1988年
- 编辑:admin -1988年
来源 |泗洪新四军史研究会编|刘婉儿审阅 |陈宁·马香香 在苏北水乡泗洪,足球不再是一项简单的竞技运动,而是融入城市血液的文化图腾。 ▲ 历届“曼利杯”足球比赛场景。这段超越时空的爱情,始于37年前的一场简单却充满激情的比赛。 20世纪80年代初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洪泽湖西岸。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人们迫切需要精神文化的滋养。 1988年春节期间,一场自发组织的足球比赛在泗洪引起关注,成为点燃这座小镇足球热情的“火花”。赛事从“庆阳杯”到“飞鸿杯”再到“曼利杯”,三度更名的背后,是几代泗洪人的坚持和足球传承。e.当时,来自各行各业的九支队伍来了:一群最早的足球爱好者带队组建了一支队伍,命名为“猿岛队”,税务局的同事组成了“税务队”,二中(淮北中学)师生自发组成了“青年队”。没有专业的制服,没有正式的教练,也没有普通的草坪。这项赛事还有一个接地气的名字——“庆阳杯”。之所以叫“青阳”,是因为泗洪市的主城区位于青阳镇,与“青阳”谐音;二是相信“庆阳”是善良、勇敢、想赤脚踢球的男人的潮流。从大年初二到初七这六天里,九支队伍进行了一轮比赛。简陋的体育场成为了这座城市最热闹的地方。足球种子在泗洪深深扎根。 1989年,这项赛事的受欢迎程度继续延续,赛事名称更新为“飞鸿杯”,预示着泗洪的蓬勃发展。 1990年,该项赛事出现重要转折,正式命名为“男子杯”并沿用至今。从1988年“庆阳杯”的懵懂起步,到“飞鸿杯”的稳步成长,再到“曼利杯”的成熟发展,泗洪足球队如今正奔向更广阔的赛事“苏超联赛”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)由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发布。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注:以上内容(包括图片和视频,如有)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,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